顶点小说网 > 圣僧东行 > 第六回(上)

第六回(上)

小说:圣僧东行作者:法无我字数:9560更新时间 : 2020-08-27 20:33:00
第六回(上)              立奇功行者杀百变        救悟空佛祖谒陆压

    唐僧师徒自离了宝禅寺往东行走月余。那日午时,师徒四个走了一段路程后坐于一座山脚下的大柳树下歇息,忽听得山背面有哭喊惨叫之声。师徒几个不约而同,引颈向山上望去,没看到人影。稍过一会,哭喊声愈来愈大,渐渐地山梁上有了人头晃动,紧接着有一大帮人从山上奔跑下来,哭喊声响成一片。唐僧长叹一声道:“恐怕又是起了战祸。”八戒道:“师傅既知有战祸,我等何不赶快躲躲?”唐僧道:“有战祸必有杀戮,有杀戮必有难民流离失所。我等若能奋不顾身,阻止战祸,善莫大焉。”行者沙僧道:“师傅所言甚是。”八戒大耳摇摇,嘴唇咂咂,自言自语道:“愚也!腐也!迂腐至极!”正说之间,他们已淹没在溃逃的人群中。这些人有背小的,携幼的,扶老的,更有胳膊折的,头破的,还有一瘸一瘸拄拐的。

      唐僧迎住一位胳膊扎着绷带,面部满脸血迹的壮年男子,道声:“阿弥陀佛!请问谁将你们打伤的?”那壮年男子将唐僧打量一眼,欲言又止,摇摇头就要走。

        行者上前,一把将他拉住,嘻嘻一笑,言道:“我师傅问你话里,你怎么不回答?”那男子道:“给你们说了也无用。”说完又挣扎着要走。行者抓住不放,问他:“你怎知无用?”

      那壮汉道:“山那边威远府的大军正在追杀我们德隆州的军民。你几个和尚能有什么用?”

      行者道:“我等念经拜佛,实是要救人于大苦大难中,你怎么说我等无用。”

      那壮汉道:“这位师傅的好心好意我领了。只不过威远府的兵丁太厉害了。像我这样健壮的人都被他们杀死的杀死,打伤的打伤,俘虏的俘虏。你瘦骨嶙峋,经不得风吹草动。更别说你师傅了。你看他白面嫩肉的,书生气十足,怕是连缚鸡之力都没有,能起什么作用。你们还是随我们一起逃命吧。逃得越远越好。”

      行者嘻嘻一笑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你与我快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壮汉道:“不是我小瞧你们,山那边威远府的兵丁个个刀枪不入。无人能打败他们。”

      行者道:“有这么厉害?八戒,使个手段给大伙看看。”

      八戒被行者一抬举,来了兴头。他走到跟前一块牛大的石头旁边,让周围站着的人走远些,然后举起九齿钉耙,奋力往下一筑,那块巨石咣地一响,就被劈为两半。顿时哭的人不哭了,喊的人不喊了,跑的人停住了脚步。行者又从耳后捻出绣花针,放于手心,滚动几下。众人起初不明白行者的意思,心思拿那玩意干什么。行者喊一声长,绣花针唰地就变成手腕粗,丈余长,两端闪着金光的大棒。众人的眼睛不由得瞪得大大的。行者把棒舞动几下,棒端光芒闪闪。突然之间他脚尖一掂,跳到半空,嗨地一声喊,就如鹞子扑食,俯冲下来,又是咣地一响,半块石头就变成了无数碎块。

    壮汉扑通一下,就跪在行者脚前,一边叩头,一边喊道:“苍天有眼啊!神仙来救我们德隆州的万民来了!”一时之间在唐僧师徒周围跪满了男女老少。

      唐僧边往起搀扶身边百姓边道:“现在不是跪拜的时候。咱们须先退了敌兵,止住杀戮要紧”

      行者道:“师傅说得是。沙师弟,你先护着师傅慢些走。我与八戒先行。”唐僧道:“行!悟空八戒,你们两个尽力止住双方杀戮即可,对敌军也不可滥杀。”行者道声诺,就与八戒随那壮汉先走了。

      行者等一翻过山梁,便闻到汹汹血腥之气,再往下一看,山坡下面是一片谷地。谷地里喊杀声震天。明显地一大群着青衣兵丁在追杀穿红色衣服的人。壮汉将行者八戒领到半坡处一位六旬老人跟前,对他先行个单膝跪地礼,再道:“土司大人,有神仙来救我们了。”

      只见那位土司近前有十多个亲兵护卫,白发凌乱,脸色灰黄,神情憔悴忧愁。听到有人喊他土司,才将注视着山脚下的目光收了回来,看了看壮汉,问道:“黄统领,让你护着百姓和伤兵逃逸,你怎么又回来啦?”

      被叫作黄统领的壮汉指着行者八戒道:“在下遇到了这两位神仙。他们来救咱们德隆百姓了。土司这才注意到行者和八戒。他瞅瞅师兄弟俩,没说什么,却转向训斥黄统领道:“胡闹!咱们好几万人的军兵都抵挡不住威远妖兵,你带两个和尚能救得了咱们德隆?”

    黄统领道:“这话一时半会难以说清。我先带两位神仙去退敌。”说完就和行者八戒向山坡下走去。

    行者等走到谷地,见红衣军虽拼死厮杀,却战不过青衣军。地上横七竖八躺着的全是死伤的红衣军。而青衣军个个仿佛穿着铁甲钢铠,真个是刀枪不入。行者站到一个土堆上高喊:“停战!停战!停战!莫要相互残杀了!”

      青衣军正杀得得意,加之有刀枪的碰撞声,有几个人能听到他喊?又有谁理会他?行者再喊几遍,还是无济于事。这下可气恼了斗战佛。他掣出棒来,瞪着眼睛,挡住了几个青衣军兵丁的去路。他们不知底细轻重,也不喊声让开,就挺枪挥刀杀向齐天大圣。刚一交手,就有五六个兵丁闷声不响倒于地上,后面又拥上来八九个再次杀向行者。行者将棒舞得如花飞旋,这几个手中刀枪都飞上了半天空,只觉得腿软臂麻,赶紧往后退缩。    

      这时一个骑着枣红马,挺一柄大刀的将军喝令士兵往前冲,不许后退。这些兵丁保命要紧,哪里听他的。见士兵不往前杀,反往后退,那将军就手起刀落,将一名正往后逃的士兵杀死,喊到:“再有敢退逃的下场如他。”

        青衣军兵丁这时进不得退不得,个个面面相觑。骑马的将军见兵丁依然不往前冲,他往前一看,才注意到黄统领。虽然他看到了行者八戒,但没往意里去。他望着黄统领冷笑一声道:“黄统领,你还没死?好好好!让本将军再补你一刀。”说完打马挥刀杀向黄统领。黄统领本是他的手下败将,现在手中又没拿武器,见他挺着明晃晃的大刀恶狠狠扑来,吓得不由自主地往后退。

      行者忽地跳到枣红马前,喝一声:“休要猖狂!”金箍棒也掣了出来。那将军哪里把行者当回事。他二话不说,大砍刀搂头就砍了下来。行者举棒一磕,就听得“咣啷啷”一阵响,马上将军的大砍刀飞向了半空中。失了刀的将军急急按住马鞍,定了定神,瞅瞅行者,强作镇定地道:“你是何方妖僧?到此寻死来了?”

      行者嘻嘻一笑道:“我乃大唐圣僧唐三藏之爱徒孙悟空。今奉师傅之命,来劝尔等休兵罢战。”

      马上将军听后哈哈大笑道:“大唐圣僧?大唐是什么朝代了,你是说梦话还是得了神经病?听我一声劝,赶紧滚远些。本将军对你们这些野和尚不感兴趣。”

      行者回道:“你还是听听我的良言相劝,莫要再行杀戮,率兵回还,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若是敢吐半个不字,世上可没有后悔药。”

      这时已有兵丁给马上将军捡回了大刀。他刀尖指向行者道:“上!给我拿下这两个賊和尚。”

      青衣军兵丁有马上将军壮胆,就呼啦啦围了上来。行者使个铁柱立地手段,这是个什么手段?原来他把铁棒栽在地上,自己蹲在棒头上。那些兵丁用刀枪杀不着,就想把那棒推倒。八九个兵丁推的推,拉的拉,那棒却像生了根,纹丝不动。

      再看呆子那边。他见许多兵丁围上来,心中不免发慌,早将师傅临行前的嘱咐忘了个一干二净,抡起九齿钉耙一顿乱筑。那些兵丁在八戒的耙儿下再也不似先前的刀枪不入了,身上被九齿钉耙挖得八个窟窿九个眼,鲜血嗖嗖地往出狂飙,转眼之间地上就躺下一大片青衣军兵丁。后面的兵丁见状早被吓得面色土黄,抱头鼠窜开了。

      马上将军大声喝止。兵丁逃命要紧,谁听他的。那将军只好自己打马向前,挥起大刀朝八戒头顶砍来。这呆子杀得兴起,双脚一跺,起于半空,高举九齿钉耙,狠命挖下。可怜这位将军当真没吐半个不字,身上带着九个窟窿,一命呜呼了。就连那匹枣红马也卧于地上,起不来了。常言道兵败如山倒。青衣军见领头大将都死了,就如退朝之水,溃败而去。

    半山坡上的德隆土司虽然没看清行者等打斗的细节,但看到了青衣军像黑蚂蚁一般撤退。他激动地带着亲兵迈大步奔向山谷。土司到了行者八戒面前,伸出战抖的双手,紧紧地将他们抓住,眼角滚动着晶莹的泪珠,双唇哆嗦着一边又一遍地说谢谢。他问八戒:“两位圣僧自何处来?”八戒回道:“从西边来。”土司迟疑一下,又问:“圣僧要去哪里?”八戒道:“去东边。”土司怔怔地不知该说什么好。

行者笑道:“我等从西天灵山如来佛祖那里来,要陪师傅三藏法师去东土讲经释禅,弘扬佛法,纾解云云众生困苦。路过此处,正遇战乱。我师傅就让我师兄弟俩前来止战。”

      土司忙问:“贵师现在何处?”

      行者道:“我师傅和师弟正与逃难者往这边走。”

      正说间唐僧沙僧与逃难百姓、伤兵就到了。黄统领赶忙向土司大人引见唐僧。土司见了唐僧,亲身匍匐在地,边磕头边说感谢,说着说着竟然恸哭起来。

      唐僧忙将土司扶起劝慰道:“土司大人莫要太过伤情。有话回去说。”土司慢慢平静下来,吩咐黄统领将残军收集起来,回德隆府。

      一路上不断见到残肢断臂,死尸无数,斑斑血迹,蚊蝇成群飞舞,土司伤心的泪水糊眼,唐三藏也伤感地长吁短叹,嘴里直呼罪过罪过。唐僧等到了德隆府边沿,离远还能见到有青衣军盘踞。红衣军在黄统领的带领下,簇拥着行者八戒,呼喝着向青衣军杀去。此时的青衣军已是惊弓之鸟,加之没有将帅统领,没有任何抵抗就逃出了德隆城。唐僧师徒随土司和黄统领顺利进入德隆土司府中。府内狼藉一片,贵重物品皆被打劫而去,不能带走的则被打碎在地。土司亲兵随从赶忙打扫整理一番。土司与唐僧师徒坐于椅子上休息。亲兵端来茶水,土司一边与唐僧喝茶一边讲述起他们与威远府的战事。

      土司道:“圣僧,我这里受上邦天朝嗯封,叫德隆府。我这土司名号也是受天朝恩赐。我受命管理德隆军政一切事务。我德隆山川秀美,气候湿润,出产丰富,在天朝的护佑下百姓生活平安富足。在我德隆府西南处是威远府也由土司管治。两府虽分治,但根子上同属一族。威远府以前的土司和我德隆府相处还算和睦。可到了这一任土司,却觊觎我德隆的土地与财富,时不时侵扰我德隆府。为保卫家园,我们将青壮年组织起来,统一着红衣,由黄统领负责训练。由于我军民上下一心,和威远青衣军交战数次,全获胜利。可是两年前听说威远请来了一位异人当军师。他来之后青衣军打起仗来进退有序,兵丁素质明显提高。更奇怪的是他们虽然穿着丝棉衣服,却如同穿了铠甲,刀枪不入,从此起我们每战必败。”

        行者插言问道:“这个异人来自何方?叫什么名字?有何能耐?”

        土司道:“听说他叫百变道人。其余我们一概不知。也没见过他。”

        唐僧道:“既然你们都是受天朝封赐,想必也受天朝节制。你们为何不告知天朝?”

        土司道:“你说的对。我们是受上邦天朝节制。天朝在我们这里设有宣慰使司。可近年来天朝式微,宣慰使司也就形同虚设,钳制不了他们。无奈之下,我们就去求和纳贡。我们得到了一时平安。可他们索要的财物越来越多,致使我德隆百姓一贫如洗。前几日他们又派下钱粮,数额比先前翻了一番。我们哪里交得起。这是不让我们活啊。我们只有拒绝。于是昨日,青衣军就由被你徒弟斩杀的那个骑枣红马的将军率领,攻打我德隆府。我红衣军虽然同仇敌忾,奋勇拼搏,但难敌那帮虎狼之师。眼看红衣军已死伤多半,百姓也被残杀无数。我们只得弃城离家出逃。你们来时正值黄统领受我之命带领受伤军士和百姓逃命。我与所剩兵丁断后,拼命抵挡。要不是几位圣僧及时到来,我们所有人的性命难保。圣僧对我们德隆百姓有再生之德啊!”

      土司喝口茶水,接着道:“威远土司之心可不仅仅是让我们臣服。他已四面开战,还叫嚣着要打到中原去。他要一统天下,做个坐北面南的真龙天子。”

        唐僧听到此处,长叹一声道:“真是野心勃勃,欲壑难填啊!威远军虽然一时失利怕是不会甘心。我们须小心防备。”

        土司道:“圣僧说得是。”他吩咐黄统领组织军民值守放哨,小心防卫。此时天已全黑。他又令亲兵给唐僧师徒准备了些素食。师徒几个吃完,亲兵就安排他们歇息。

        果不其然,次日一早不等天明,唐僧师徒就听到了嘹亮的号角声和闷雷般的战鼓声。行者一骨碌爬起,叫上八戒,循声飞奔而去。唐僧与沙僧土司等也随后赶来。到了城外他们看到黄统领已经率领红衣军列好阵势,准备迎敌。

        青衣军也不急于进攻,只是稳住阵脚,似乎在等什么。

        行者对黄统领道:“你给他们喊话,若是能将他们劝退,兵不血刃最好。”

        黄统领走到阵前,对青衣军喊道:“威远的将士们,我们本是同根同族的亲兄弟。我们应该像往日一样和睦相处,各守田园,勤奋劳作。我们为什么要相互残杀,做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我奉劝大家放下手中屠刀,解甲归田,免得咱们互相伤害,使得父母担忧,妻儿流泪、、、”不待黄统领把话说完,就从青衣军阵内飞出一枝白羽金箭,直奔黄统领面门。

        说时迟,那时快。行者身子往前一窜就挡在了黄统领身前。那枝白羽金箭不偏不倚,正好扎在行者眉心。红衣军内一阵骚动。他们原指望行者带领他们赶走敌人,没想到两军还未交战,行者就被金箭射中,而且伤的位置是命门要害,怕是凶多吉少。

      青衣军那边则是欢声雷动。等青衣军慢慢平静下来,就听到有人喊道:“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不做汉人的狗!杀过去,将这帮附庸汉人的奴才全杀尽。”喊话的人在青衣军中央一顶黄罗宝盖之下,长得青黑精瘦,细眉鼠眼。他不是别人,正是威远土司。

      青衣军得令好似打了鸡血,兴奋地举着刀枪连喊带叫地掩杀过来。他们不怕红衣军,就怕阵前俩和尚。现在他们看到一个箭在眉心,另一个面带惶惶之色,况且有土司亲自坐镇,还有何惧?

      眼看着青红两军就要断兵相接,行者额带金箭,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指向青衣军,嘴中念叨几句,喊个“定”字,前面几排青衣军兵丁腿上就像浇铸了铅,沉重地拔不起来,迈不动。红衣军乘势上去,刀砍枪戳。可是正如前面所说,青衣军兵丁个个刀砍不入,枪扎不进。

      八戒骂道:“一群草包,看俺老猪的。”说着抡起九齿钉耙就要挖。

      行者道:“切莫滥杀。你们往后退。”说完他拔出一撮毫毛,放入口中嚼嚼,再将毫毛放到手心,吹口仙气,就有数百小猴儿,活蹦乱跳地跑到青衣军中,有拧耳朵的,揪头发的,挠胳肢窝的。青衣军被行者定身法困住,只能任由小猴子恶搞。他们被闹得瘙痒难耐,哭笑不得,队伍混乱不堪,哪里还有斗志?

 威远土司气得破口大骂:“你们这些笨猪!蠢物!冲!冲!冲!赶快给我冲!本王不能白养活了你们。冲啊!”

    行者望着他嘻嘻一笑,将头一摆,扎在他眉心的那枝白羽金箭就退了出来。这且不说,那枝金箭尽然调转方向,直奔土司面门而来。土司猝不及防,眼看那箭就要扎中土司眉心,突然银光一闪,金箭被一柄三尺宝剑磕飞。持剑者是一位道人。他插剑入鞘,双手拱抱,对土司道:“恕在下来迟,让王爷受惊了。”土司道:“快!快!快把那两个秃驴斩杀了。他们从昨日起就对我威远作梗了。气死本王了!”这威远土司为何要自称本王?前面说过,他早就野心勃勃,不自量力,要面南而坐,成九五之尊,他称王还是谦虚的,暂时的。

    道人对威远土司道:“王爷勿虑。本道这这就去。”

    那道人飞身一跃,到了阵前,也不打话,将手中剑比划几下,剑刃上就迸射出火焰电光,他再向小猴子一指,火焰电光就扑拉拉烧向猴儿。直烧得小猴儿黄毛到卷,焦味熏天,奔逃躲藏。行者急忙作法收回猴毛。只可怜了那些被定住的青衣军兵丁,跑又跑不了,哭喊没人理,被活活的烧死了不少。

      道人见没了猴儿兵,就仗剑向行者八戒冲来。行者怕他火,喊声长,金箍棒就变得有三丈长。他持棒老远往剑刃上一磕,挡住那道人,喝道:“你是何方妖道,报上名来。爷爷棒下不杀无名之辈。”

      道人收了剑上火光,斜睨着行者,问道:“你就是孙悟空?”

      行者道:“算你识货。你家爷爷正是当年的齐天大圣,现今的斗战胜佛。你若是正人君子,英雄好汉,就速速报上名来。若是被你家爷爷的大名吓破了胆,惊飞了魂,就赶紧束手就擒,求爷爷饶你狗命。”

      那道人轻蔑地微微一笑,朗声言道:“孙悟空你莫狂,道爷比你更嚣张;爷本就是将相种,时乖命舛交厄运;我爷本是汉家将,我父复为汉家相;虎卧榻旁难安枕,汉皇已自起奸心;欲加之罪定恶名,诬蔑爷父有反心;诛杀九族不留根,可怜爷父汉家心;我父被人砍颅颈,白刃扎进母腹中;声声惨呼惊我魂,滴滴鲜血永留恨;战战兢兢钻草丛,屏息静气不敢动;天不绝我留一命,誓要报仇雪此恨;从此再不提名姓,流落天涯四处奔;夜夜追思父母影,三更惊起泪盈盈;家仇不报心难平,汉室不倒恨生根;平平庸庸非英雄,孤身独苗事难成;一日游到西昆仑,遇见仙人说平生;仙人怜我苦恨深,赞我壮志气凌云;收我为徒授神功,我不负师练奇功;三伏不说日头毒,三九没怨冷寒苦;铁布衫,刀难入,金钟罩,将身护;又赐霹雳剑一柄,烈焰金光随剑行;我要变甚就变甚,百变道人成我名;威远土司有雄心,心慕思汗建奇功;府中收罗十万兵,东征西讨屡碰钉;才学玄德赴隆中,白云深处把我请;我将神功传兵丁,刀不伤来剑不进;四面出击无不胜,南北称臣西纳贡;指日率军要东征,战旗定插东京城;土司北坐九五尊,我步张良把身隐;嗤之以鼻徐懋公,彪炳青史留我名。”

      行者听罢唏嘘两声,正色言道:“你家遭不幸,自幼四处奔波,也着实可怜。不过还是请你听老孙一声劝,莫把家仇变国恨。你扶助威远土司四处征战杀戮,其实是为一己之私而令无数家庭家破人亡。你忘不了你的家仇,难道被你无辜残杀的那些人的父母妻儿就能忘怀?依老孙看,这个威远土司贼眉鼠眼,心胸狭窄,性情残暴贪婪,难成大气候。今为你计,亦为众生计,老孙劝你远离红尘,休染是非,找一处福地洞天,好好悟道,将心中困苦化尽,日看白云轻游,夜听溪水轻唱,岂不悠哉美哉?”

      百变道人道:“灭族之恨没齿难忘。杀父弑母之仇不报我枉为男儿。孙悟空,你为出脱红尘者,莫要掺和其中。这里的事和你没有一丝一毫关系。我也劝你快些离开这腥风血雨的地方,寻一处僻静寺院,晨钟暮鼓,念你般若波罗经,拜你阿弥陀罗佛去吧。”

      行者道:“我念般若非为己,普度众生为我责。今日我若不能让德隆威远偃旗息鼓,休兵罢战,我念阿弥也枉然。

      百变道人沉声问道:“这么说你是不走了?”

      行者道:“我走。我走。但须是这里罢兵休战了我才走。”

      百变道人道:“那就让本道爷送你走。”他长啸一声,手中剑就向行者刺来。

      行者身子往下一蹲,头向前一伸,迎着剑尖而去。天底下有这样迎敌的吗?青红两军士兵惊得目瞪口呆。百变道人也吃了一惊。可是剑势已去,往回收都来不及。接下来看,剑尖扎到行者头顶,火星四溅,就是扎不进去,如同刺在硬石生铁上。

        百变道人将剑收回,赞道:“好个铁壁铜墙功力。”

        行者嘿嘿一笑道:“来而不往非礼也。”说着话,铁棒已照百变道人头顶砸来。

        百变道人不多不避,将身子一挺,袍袖一摆,右肩接住了金箍棒,只听“嗵”地一响,百变道人的大半截身子就陷入地下。威远土司尖叫一声:“完了!”不料随着行者铁棒收回,百变道人猛力往上一跃,端端正正地站在了地面上,毫发未损。要记住金箍棒本来就有三万六千斤,加上行者再一用力,能受住这一棒,且完好无损,足见其道行深厚。

      行者嘻嘻一笑道:“看来你这金钟罩的功夫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你我相遇才叫棋逢对手。来来来,咱俩战上个三五百回合尽尽兴头。”

      百变道人道:“本道愿意奉陪。”一佛一道随即在两军阵前打杀起来。金箍棒棒沉力猛,舞动起来呼呼风响。霹雳剑则讲究时机套路,出手快,落点刁。这两个一刚一柔,水火相济,立时在两军之间犹如彩虹飞练,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引得两边军兵阵阵喝彩。这两个叮叮咣咣打斗三百多个回合,已从早晨到了中午,仍然难见分晓。这时就听八戒嚷道:“猴哥,你俩是不是耍把戏卖艺来了?似这般打下去打到明日也无个结果。老猪帮帮你。”说着九齿钉耙就从百变道人后面袭来。道人转身抵挡。行者棒又来了。师兄弟俩前后夹击。百变道人是月经婆娘跑肚,顾前不顾后,只得后撤。

        八戒见有胜机,就穷追猛打。

        行者忽然喊到:“八戒回来。穷寇莫追。”

        八戒听到此话为时已晚,不待他停住脚步,百变道人左手一扬,就有十多颗豆粒大的铁珠儿飞来,正中八戒面门。八戒扔了钉耙,双手捂住脸直喊疼。

      行者怕百变道人伤了八戒性命,就又举棒从百变道人后背打去。不见百变道人转身应对,他就觉着不对劲,此时棒已出手。百变道人随棒倒地。行者上前细瞧,原来是具僵尸。百变道人元神早已出壳。

      行者怕师傅被他算计,赶忙一个跟头,到了师傅身旁,对沙僧道:“这妖道厉害,小心护好师傅。”话音未落,却听得黄统领一声惨嚎。

      行者等寻声望去,只见一柄钢枪从他后背扎进,枪尖从前胸出来,鲜血顺着枪尖正往出流淌。他身后的一名红衣军军士浑身颤抖着道:“黄统领不是我杀的。”行者过来,睁火眼金睛把那军士瞧瞧,见他是一凡胎肉体,并无妖邪之气。见行者没打杀他,那军士壮着胆说道:“我是黄统领的护卫,正站在他身后看你们精彩的厮杀,冷不防两臂举起,不由自主的挺枪刺向黄统领。”

        行者道:“这妖道是借刀杀人,嫁祸于人。”

        土司见黄统领被杀害,抱着他的身子,老泪纵横,失声痛苦道:“黄统领,为我德隆黎民百姓,你忠心耿耿,出生入死,大战未捷,你却遭人暗害。苍天啊,好人为何没有好报?”

        这边的事还没安置好,忽又听八戒喊道:“猴哥,快救我!”

        行者扭头一看,只见百变道人左手从后面抓着八戒衣领,右手霹雳剑抵在八戒喉咙上。

        行者怒吼道:“妖道,你若是伤着我师弟半根汗毛,我要让你死无全尸。”

        百变道人回道:“妖猴,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若是答应我不再帮德隆土司,离开这里,我便放了他。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行者喊一声:“休想!”就没了身影。百变道人紧紧地抓着八戒,眼睛四下搜寻行者。突听威远土司哇哇惊叫起来。原来是一只翼展足有五尺的雄鹰,用两只利爪,将威远土司抓到了半空。他为何不去救八戒而要抓这土司?因为他已知百变道人身手快捷,冒然去救,非但救不了他,反会弄巧成拙。他抓住威远土司则会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再则他想让百变道人看看自己的化影无形手段不输于他,更重要的是他要挟持土司,逼其退兵。

        百变道人眼睁睁看着土司被擒去,也无计可施。他若去救土司,土司不一定能救得回来,再若让八戒逃脱,真个得不偿失。

        行者将威远土司抓回红衣军阵中,喝道:“快些让威远军撤退,否则,爷爷让你立即毙命。”

        那土司无奈,只好下令退兵。

        等青衣军退远了,红衣军也回到城内。土司为黄统领设立灵堂,率全城军民隆重祭奠。

        再说唐僧师徒,一回来就商议如何救出八戒,平息双方战争。先有沙僧道:“大师兄,依我看这个百变道人不仅心机颇深,道行也非常深。他不仅在器械搏斗中能与你平分秋色,在身形变幻时也隐秘快捷,不输于大师兄。我等若无特殊手段恐难制服他。”行者道:“沙师弟说得是。我这就去西天灵山问问大智大慧的如来佛祖。你看护好师傅。在我回来之前不可出战。”

        唐僧道:“你去吧。威远现在没有了土司,一时半会不会来。我也要好好教导教导这位土司。”

        行者架个筋斗云不久就到了西天灵山。那时正值佛祖在大雷音寺开堂宣讲大乘真经。西天接引佛在寺门外打坐。行者到了打声招呼就要进去。接引佛问道:“斗战佛何事如此急促?”行者道:“此事人命关天,说来话长。且待我见了佛祖,把事办完再与你细说。”接引佛道:“佛祖在宣讲禅机。你有天大的事也不可进去。”行者问道:“法会何时能结束?”接引佛道:“佛祖此次开讲的是大乘三藏真经,须七七四十九日。开讲一月多了,还有十几天。你若非要见佛祖,就在此处等候。”行者道:“那怎行。等他把经讲完黄花菜都放凉了。求求你给佛祖通融一下。”接引佛问:“你究竟遇到了何事?”行者无奈,将威远与德隆开战,他们要平息战事,八戒被掳的过程叙述一遍。接引佛听后言道:“斗战佛此事做得对。似此当真不可久等,你先在此喝茶少待,我进去给佛祖说说。”完了递给行者个白瓷茶杯就进去了。

  行者急于去救八戒,哪里有心思品茶。可他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接引佛出来,心中不免烦躁,欲要直接进去,自己好歹念了多年经,在佛谱上也有个斗战胜佛的名号,要是被佛祖怪罪下来不体面。他强压烦躁,坐于接引佛的蒲团上,眼睛盯着雷音寺的门,右手顺便揭开茶杯盖儿想喝两口。可他将盖儿揭开,把杯子搭在嘴边,吸了几口,发现没茶水。这才低头一看,杯子里真的没有茶水,却见杯子内壁上有米粒大的黑字。行者不识字,恰好见一打杂小僧路过,就叫过来给他读读。小僧读完,行者何等聪明,已会其意,就不辞而别。你道那杯内写的什么?原来是:手端瓷杯细品味,世间冷暖留杯底;洁壁映得魔影重,邪恶尽收小杯里。洗心革面魔心去,佛结广缘鬼神皈;心胸豁达天地容,何须杀尽己路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