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墨辅大唐 > 第五十七章 先锋

第五十七章 先锋

小说:墨辅大唐作者:布袋外的麦芒字数:3149更新时间 : 2021-07-01 08:23:37
  李渊在发布檄文后,房玄龄就想启程北上了。

  但是,那时候李渊发布檄文,是让地方官府表态支持,他作为现任地方官,离开职守只怕会引起李渊的不快。

  房玄龄忍下了。

  并且自己分析了如今天下各路义军的大体情况,越发坚定李渊将是取而代之的明主。

  只不过,房玄龄太注重于谋了,不善于断,也就是在做决断时,不太果决。

  就比如李渊起事,他想过北上,同样也想过在李渊大军的必经之路上投奔。

  若不是盗匪洗劫,他觉得带着隰县的储备粮草投奔,是最合适不过了。

  结果,一直没有动身。

  直到听说李渊大军在霍邑受阻,房玄龄才下了决心,出发了。

  大雨留人,又是山路。十多天以后,他才到了霍邑。这时候的霍邑那还有大战的一点迹象?

  房玄龄抵达霍邑,已经是李渊打下霍邑的第五天了。

  这时候的李渊,正在霍邑接收河东的各路义军。

  房玄龄沿途的听闻,以及到了霍邑的见闻,越发坚定李渊会是一代明主。

  看了看感觉军纪严明的守城军卒,房玄龄整了整衣装,大步向城内走去。

  许央这时候正陪着李世民从城头上下来,两人说说笑笑的,刚接过亲卫递过来的马缰绳,许央无意中就瞥见了房玄龄。

  嘿嘿,想来这房乔应该是来投奔的。

  “怎么了?”

  李世民疑惑的看着许央又把缰绳丢给了许田,顺着许央视线看过去。

  “二哥,今日小弟也为你纳个贤,清河房氏房乔房玄龄。”

  许央拉着李世民,施施然向房玄龄走去。

  “房兄,久违了。”

  “你是······许小郎君?你这是?”

  “小弟现在跟随唐公二公子李世民,在二郎麾下谋了差事。不知房兄这是······”

  房玄龄这时候才仔细端详一身盔甲的许央,重点注意到脖颈上的白丝巾。身边的那人,更是气度不凡。

  “不瞒小郎君,初闻唐公起事,房谋有意北上,房乔是为现职,只能是暂时搁置。再闻唐公会是南下,与霍邑停留,这才急急赶来,没想到还是耽误了大事。”

  这时候,许央却看向李世民:这是野菜,是不是往篮子里搂,就看你的了。

  见这书生真的跟许央是旧识,李世民就留心了。至于清河房氏,还真不是什么大门阀。这时候李世民心中的世家,除了关陇集团,就是那些真正几百上千年一直不曾衰落的世家了。

  不管是山东,还是江南,这些门阀士族都源自那些世家。

  不过,能让许央这样看重,还郑重其事的介绍,应该不是一般人物。别看许央看上去平和,能如他眼的真不多。

  “某李世民,见过房兄。”

  李世民存了结交之心,姿态放得很低。

  “唐公二子李世民?房乔见过李公子!折煞房乔了,不敢受李公子如此大礼。”

  房玄龄是真心的。李世民的名头他是很早就听说了。

  “二哥,房兄,这是在大街上,咱们还是回府吧。”

  李世民并没有就这样应了许央,而是转头看向房玄龄:“房兄,许央就是这性子。若房兄有要事,就不打扰房兄了。”

  “二郎,请允许房乔也这样称呼。房乔从隰县冒雨前来,就是来投奔唐公的,若二郎不嫌弃,房乔叨扰不知可否?”

  许央虽然是为了营造一些气氛,也确实是不喜欢这种没完没了的寒暄。记得他刚跟李世民见面时,也没有这么多的寒暄话。

  不一样。现在李渊在霍邑停留,目的很清楚,就是招揽河东的人杰。房玄龄也是冲着这点来的。自己这样截胡,父亲那边还好说,若是房玄龄有了不快,留在身边也没意义。

  有了房玄龄这句话,李世民才恢复了热情,恢复了自来熟的无赖样,几乎就跟房玄龄是多年好友一样,揽着房玄龄的肩膀,让亲卫让出一匹战马来,招呼着房玄龄前往自己的临时府邸。

  据史书记载,李世民是在李建成有了谋杀他的计划后,李世民才奋起反击的。事实上······这时候,许央已经感觉到了李世民心中的芥蒂。

  李渊在霍邑,大搞接纳和封赏,而这所有的事务,都是带着李建成的。而那些李建成介绍而来的义军统领,李渊丢出去的封赏那叫一个大方。

  从某个角度看,李渊的做法并没有错。这是在千金市马骨,是在做给天下英雄看。

  截止目前,李世民和李建成在指挥作战,所立战功上,并没有多到差别。而李建成有嫡长子这个名头。

  再者说,当初李渊让兄弟三人各自招揽人杰,李世民是留在太原的,而太原招揽的人,自然的就会靠近李渊而不是李世民。

  而晋南这一带,李建成和李元吉最起码混了个熟面孔。在李渊拿下霍邑后,一小撮一小撮的义军来投奔,李建成就成了桥梁,自然也就倾向于李建成。

  虽然李世民的芥蒂没缘由,人心就是这样,一些能让自己不爽的事多了,总是要积累的。

  李世民在临时府邸接待房玄龄,相互之间试探和表现,自然可以让李世民了解房玄龄的能力。

  “房兄,若需要世民引见于我父亲,世民难辞。只是,世民还是要向房兄提出邀请,请房兄留在我右军。”

  “当然,引见于我父亲所得的封赏,与留在右军大不同。一切都由房兄决定。”

  李世民就是这样,虽然心里有芥蒂,在做事上,还是这样的坦诚,说是因为自信而不在意这些也无不可。

  “我与许央小郎君旧识,进城就恰巧碰上了二郎,说是天意如此,这是缘分,有点玄乎了。不过,我还是认为这算是一种指引了。房谋就感谢二郎收留了。”

  “好!你且稍等······”

  说完李世民也没说要做什么,起身就离开了。

  “二哥这是去找唐公给房兄讨要差事去了。”

  常规做法,就是房玄龄也不奇怪,也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右路军行军书记,这倒也契合房玄龄的身份能力。李世民不仅仅带来了房玄龄的任职,也带来了大军即将出发的军令。

  “终于可以出发了。”

  这话的话外音就是:戏差不多演完了。

  的确这本戏该收场了,河东之地最大的一支义军,孙华也率部来投奔了。可以说,在整个河东郡,除了河东郡那一座孤城,已经全数听命于李渊了。

  关键是,从接纳义军投奔这方面讲,李建成的功劳是李世民不能比的。李世民急于征战的心情可见一斑。

  或许李世民并没有要跟李建成争什么的主观意愿,但被这样比下去,对他这种心高气傲的人而言,多少还是有些影响的。

  要说霍邑是李渊挥师南下的第一道关卡,那河东郡就是南下大军的第一道坎。

  现在驻防在河东郡的是屈突通。屈突通可不是宋老生这样徒有虚名的所谓名将,屈突通是真正的战将。

  屈突通曾随杨广征高句丽,镇压杨玄感叛乱,全歼刘迦论的起义,是真的一战一战打出来的名望。

  屈突通吸取了宋老生败战的教训,针对李渊的大军逼近,屈突通将河东的城门紧闭,采取完全防守的战术,不理会李渊是撤军还是叫阵,一味地守城。

  李渊大军在抵达河东郡后,尝试着攻击了四五天,根本无法撼动屈突通的守城,连一丝的突破口都没有打开。

  “再这样下去,将无法达到我们快速攻下长安的战略目标呀!突厥那边不可能拖的时间太长了,一旦太原有变,而我们还打不下长安,军心难料。”

  “关键是如今大军已经扩充到近八万。霍邑郡守莫尪的贡献、太原运粮,包括霍邑城的储备,三者加起来,也不足支撑八万大军继续这样耗在这里。”

  “河东郡必须尽快拿下,哪怕是用人命填,也必须拿下河东郡。迟则生变,我们现在不敢承受任何变故,一有变故就是分崩离析的结果。”

  再一次聚将议事,重点在最后一句,也就是准备发挥那些炮灰的作用了。

  其实,许央这几天看过各支队伍的战力,单从战力上讲,原大隋的关中军卒排第一,而这些刚刚收揽的义军比太原带过来招募的那些人更勇猛。这些人稍微调教,那就是悍卒,这样浪费在攻城上,有点可惜了。

  李世民有些神游天外了。许央捅了捅李世民,提醒他,该他出场了。

  这几日许央、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这些天也一起商讨过,认为八万大军围困一个不敢出战的屈突通有些浪费了。

  经过研判,一致认为这时候出偏师,或者说留偏师继续假意包围河东,大军渡黄河才是上策。

  “许央,不必让二郎说,你是副将,你说也一样,可有什么破城良策?”

  许央的小动作被李渊看见了。许央有点想不明白,李渊为何老是盯着他了。

  “唐公,末将以为,八万大军没必要尽数在河东硬耗。昨日与二哥商量,以为此时渡河进关中已经时机成熟。”

  “着一偏师,渡河直取永丰仓,可解决我大军粮草不足的问题。”

  “二郎,你意下如何?”

  李渊见许央这样说,却又转头问李世民······这就是让李世民领命了。

  “回禀大将军,右军愿做先锋,为大军渡河进关中大头阵!”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