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圣僧东行 > 第七回(上)

第七回(上)

小说:圣僧东行作者:法无我字数:7107更新时间 : 2020-09-06 09:16:00
第七回(上)         行善积德终羽化    敛金刮银难成佛

    话说唐僧师徒一路向东行走,一日将午,唐僧吩咐悟空去化些斋饭。悟空领命,跳上半空,手搭额前远眺,见不远处有一村落,遂按落云头,对唐僧道:“师傅且忍耐些,前面不远处有住户人家,弟子远观那里房屋错落有致,必是个富裕之地。我等若遇个行善积德的好人家,热饭暖汤地招待我们,倒也免得师傅吃干粮饮冷水。”唐僧道:“如此甚好。”

 行不多时师徒四个到得村口,就见一棵浓郁的大槐树下围着一伙人,再往近前,看得清楚,在他们中间有一供桌,桌上供一尊佛像,众人正在烧香拜佛。唐僧见了激动不已,赶紧双手合什,唱一声“阿弥陀佛”。众人适才都在聚精会神地拜佛,不曾留意唐僧等到来,听到唐僧诵佛,近处有人扭头一看,竟然激动地喊道“来了!来了!”

      这时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聚集到唐僧四个身上,显得又惊又喜。这时有一位年约六旬的长者,走上前来,先是向唐僧深施一礼,接着问道:“几位师傅可是从西天来?”

      唐僧答道:“正是。”

      那老者忙对身旁的两个年轻人道:“快去告知张老夫人,准备恭迎圣僧,唐僧颇感诧异,就问老者道:“你等怎知我们从西天来?”

      那老者道:“说来话长,请四位圣僧,随我等先去张善人张老夫人家,他老人家等你们等了六十年,要为他家两个儿子治病。”

      唐僧道:“我等只会打坐念佛,为人解开心结,消除心魔,并无黄白之术。”

      悟空嘻嘻一笑道:“师傅,那要看什么病,如果是头疼脑热,寻个平常郎中即可,若是疑难杂症,久治不愈者,老孙倒愿瞧瞧。”

      唐僧道:“人命关天,悟空休要逞能。你对阴阳五行,从未参悟,怎可与人撂此大话?”

      悟空道:“师傅好忘性。当年在乌鸡国,我悬丝诊脉,不是将乌鸡国国王的病治好了吗?”

      众人闻之,更是肃然起敬,齐齐跪下,恳求道:“请圣僧大发慈悲,为张善人张老夫人的儿子治病。只要将病治好,四位圣僧要多少钱,我们给多少钱。”

      悟空一听给钱那句话,愤然于色,喊道:“俗气,俗气,似这般说老孙就不去了。”

      这时,八戒嚷道:“饿死了,饿死了,我等是来化缘的,又不是行医挣钱的,你等竟说些个闲话作甚?”

      众人中,为首的那位老者道,恕我等凡夫俗子,不识圣僧清高。盖因我村张善人德高望广,我等皆受她老人家大恩大惠,没齿难忘,我等一心遂了她老人家愿望,早日治好他两个儿子的怪病,故而说出那等俗气的话来,请圣僧见谅。张老夫人家家底丰厚,且乐善好施,斋僧念佛久矣,不会饿着各位圣僧的。”

        行者接道:“若是这般说来,老孙着实该去瞧瞧。”

        说话间众人拥着四位进得村来,到了一大户人家门前,早有一位婆婆手拄黑漆弯头拐杖,站立门首迎接。唐僧四位望去,就见那婆婆气质非凡,你看她三寸金莲上穿一双纳底白边平绒圆口鞋,鞋面上绣着绿叶粉红荷花,做工甚是精细;两腿颀长,站而婷婷,微风起处,墨绿绸裙摆动,翩翩然如细柳春摇;往上看黑底暗红缎子袄,上嵌圆形金色福字,配上微胖而不臃肿的身段  ,不娇不艳,大家之风顿显;,再往头上看,银发飘雪,两耳坠金,高贵之气尽溢;两唇薄红,细玉微露,鼻尖儿上翘,无娇自傲;眉发虽梳,柳叶样儿犹存,下坠一对黑珠儿,不哀不怨,慈祥安稳;面部虽有岁月留下的纵横沟壑,却也红光焕发,逸出仙风缕缕。

      唐僧见了气质如此高雅的奇妇人不敢怠慢,口念阿弥陀佛,双手合什恭敬施礼。

      老夫人亦向唐僧行礼问好,并自我介绍道:”老身张氏张慧英见过几位圣僧。“完了招呼左右两边的两个儿子道:“快向四位圣僧行礼问好。”她两个儿子依偎在门口雌雄对望的青石狮子上,只管“嘻嘻嘻”“哈哈哈”地傻笑,并不知行礼问好。张老太太只好对唐僧等言道:“让四位圣僧见笑了。”她手指右边那个头大如斗的儿子道:“这是老身的大儿子张生福,人称哈啦啦。”又指向左边那个头尖似鼠的儿子道:“这是小儿子张生贵,人唤嘻哩哩。他们自幼患上怪病,心愚脑笨,加之老身教导不够,不知一点礼数,乞望圣僧莫怪。”

    唐僧忙不迭地回道:“不怪。不怪。”完了转头指向三个徒弟一一介绍给张老太。张慧英对唐僧等道:“四位圣僧旅途劳顿,快请进敝舍歇息。”

    不等唐僧张慧英动脚就听那哈拉拉“哈哈哈”笑着拉住八戒抢先往进跑,嘴中还喊着:“赶紧!赶紧!吃饭饭去。”嘻哩哩在沙僧身后推着道:“快!快!快!喝水水去。”张慧英紧喊慢叫,让他们跟在唐僧后边,嘻哩哩与哈拉拉哪里理他,早跑进去了。张慧英摇摇头,叹声气,红着脸对唐僧道:“都是老身教子无方。他们才这般丢人现眼。”唐僧回道:“无妨。无妨。这才是天真无邪。”

      唐僧悟空随着张慧英边走边看,这是一套三重院落,房子都是砖木结构,每块砖都经过精心打磨,用青灰色的本色加上深黑色线条,雕画出各式花草鸟兽,个个木门窗上也是镂花雕风,颇为别致;院中引路用小卵石拼成各式图案,或八卦或人物。到了正堂,正北中间置一核桃木本色供桌,桌子上供奉着如来佛祖塑像,香烛果蔬齐备。唐僧见了赶紧下跪叩首,看上香烛,再诵一段华严经。张慧英亦随三藏法师敬拜佛祖,听其诵经。

    待佛事做完,张慧英请唐僧悟空落座,要亲身去给倒水沏茶,随他们进去的乡邻道:“不劳婆婆,我等去做。你只管与圣僧说话去。”言罢在随来的那位长者的调度下,有去烧水沏茶的,捡菜洗菜炒菜的,和面擀面调汤的,洗碟子涮碗的,那场面之热闹和谐,更使三藏等敬重这位老夫人。    

      不大一会功夫,各式素菜饭食就摆上桌来,张老夫人请唐僧等用斋。唐僧等正要动筷子,嘻哩哩和哈拉拉跑进来,一人端了两碟菜就走。张老夫人喝喊不住。嘻哩哩与哈拉拉拥着八戒沙僧到了院子一角,连吃带耍。

      张老夫人望着唐僧苦笑一下道:“这两个浑人,真拿他们没法子。”

      唐僧回道:“老夫人这辈子够辛苦,一般人哪里有这样的耐心。”唐僧悟空与张老夫人在堂上一边吃一边叙些家常。

      再看这嘻哩哩与哈啦啦,望着八戒沙僧吃,自己一口不吃,只是嘻嘻哈哈地笑,看碟子菜不多了就跑进堂屋端,没水了赶紧去倒,把八戒沙僧伺候的十分周到,仿佛多年未见面的老友。

      等到用斋完了,唐僧问张老夫人道:“刚一到村口,我听说你们等我们六十多年了,这是怎么回事?”

      唐僧这一问,张慧英突然之间就嚎啕大哭起来。这使得唐僧十分尴尬。她一哭,众乡邻也个个掩面哭泣起来,辛亏那位长者反复劝慰,张慧英才止住哭声。唐僧再不敢多问。那位长者见老夫人情绪平静下来,赶忙吩咐几个村姑将她搀扶去了卧室,这位长者这才一五一十地将张慧英家的遭遇讲与唐僧悟空。

      “张慧英家从祖辈起,就以勤俭为家训,先是务农,后来家里有点家底后就捎带做点小生意,油盐酱醋,日用杂品,尽皆货真价廉,童叟无欺。因人诚实,信用渐生,就这样滚雪球,生意愈做愈大,经过三代人的苦心经营在附近三州六府均有其字号。谁知在张慧英父辈三人中,除老大生了张慧英外却再无子嗣。这期间他们抱养了几个孩子,苍天不佑,却都偏偏夭折,为延续张氏一门香火,也为有人将诺大的家业继承下来,在张慧英芳龄二八时为其招赘,生下二子,长子取名张生福,次子名唤张生贵。张氏一门皆将她俩视为宝贝蛋蛋,疼爱有加,精心护育。张生福张生贵幼时聪敏过人,大家都以为他俩长大后必有出息。“

      老者叹息一声,接着道:“孰料天有不测风云。一日,二子与村中童小玩耍时忽来一阵狂风,风停后,就有一位赤脚道士,拉住张生福张生贵问明生辰八字,在其头顶摸了摸。二子回家后除了嘻嘻哈哈傻笑,别的什么都不知道了。自那以后,全家人求医问药遍及九州四海,将那解热除风,化痰疏肝,醒神开窍的药不知吃了多少,尽皆无效,求神算卦,烧香拜佛无不虔诚之至,亦无半点作用。后来村里来了一位游方的和尚,留宿在张慧英家开的店房里整整一月,连吃带喝分文没给,临走时还言三语四,嫌张慧英没把他服侍好。乡邻见了愤愤不平,堵住那和尚不让走。张慧英对乡邻道:‘让他去吧。他不给钱也许有他的难处。’和尚走后,张慧英在整理和尚住过的房间时发现那和尚在枕下留一纸条,上书:今生须报前世恩,辛劳困苦莫怨人;黄白本是身外物,接贫济困德自馨;西天佛来慈悲生,轮回羽化自有功。”

    老者顿了顿道:“    张慧英天资聪颖,宅心仁厚,自然悟透了其意,她无怨无悔细心照料两个痴痴呆呆的儿子。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慧英的父辈先后老去,其夫也因心劳成疾中年早逝。张生福张生贵虽已长大成人,但吃喝穿戴都不能自理,整日游手好闲到处胡逛。张慧英照料两个儿子已经六十多年,自己也已到耄耋之年。这期间有人劝她别信那无赖和尚的话,可她深信不疑,不离不弃。张老夫人着实是个好人,我们这个村子里的人,可以说家家户户都受过她的救助,遭灾染病或经济有困难,只要她知道或给她张个嘴,她没有不帮的。在我年幼时体弱多病,父亲早逝,没过几年我母亲也卧床不起,辛亏了张老夫人大力帮助,才使我长大成人,安葬了母亲,我把张老夫人早已当亲生母亲了。她不仅帮我们村人,在这方圆几十里,甚至是过路的人,只要有难处,她也慷慨出手相助,所以大家都叫她张善人。几十年过去,她家几辈人经营积攒下的家业除了这座院落,其余都被她助了人。她帮大家,大家也将她家的事当自己的事。”

      唐僧感慨道:“难怪她在这里德高望重。”

      老者继续言道:“这六十多年来张老夫人等着西天佛来,我们也等着,我们都希望在她老人家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儿子智开心清。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天终于开了眼,使我们等到了四位圣僧,还望圣僧不啬出手,早日治好老夫人两个儿子的病,遂了她老人家的心愿。”  

      唐僧道:“像她这样的好人贫僧不但十分同情她的遭遇,更愿倾力帮助。只是他儿子的病来的实在蹊跷,贫僧着实无甚治病良方。座下大弟子悟空虽说誇下海口,没准他是与众乡亲开玩笑里。”

      悟空接道:“师傅,弟子并非与人耍笑。刚才你我都听得明白,这张老夫人与两个痴呆儿子一起生活几十年,眼见到了耄耋之年还要照管他俩衣食拉撒,着实不易。换作平常之人谁能做到?再看看她与乡邻亲密无间的关系,足足说明她非一时一事与人方便,那是日积月累才结得如此善缘,怪不得我等一进村,众乡邻呼她张善人。老孙向来不服人,今日遇到如此慈心厚德的张老夫人,也不由肃然起敬。老孙我今日发誓就是入地狱闯天宫,也要解了张老夫人的难处。”

      那位长者与众乡邻听了齐刷刷跪了一地,拜谢悟空。完了又奔走相告,张家大院聚的人愈来愈多,都来看这几个相貌奇异的西天佛僧,更期望他们能治好嘻哩哩与哈啦啦的怪病。自然早有人把悟空要给嘻哩哩和哈啦啦治病的好消息告诉了张老夫人。她双眼满含泪花,颠颠微微地从卧室到了中堂,葡伏在地给悟空磕头。悟空急忙扶起老夫人,言道:“以老孙看,婆婆的两个儿子身体并无大碍,只是脑子着了人的法儿。且让我去趟蓬莱仙岛,说不定福禄寿三仙能指点迷津。”婆婆道:“蓬莱仙岛老身早有所闻,几次欲亲身前往,只是大家都说那岛离此很远,还要漂洋过海,在海涛迷雾中,有许多人去访仙都是有去无回;又有人说那只是个传说,是虚幻之地,也就没有成行。圣僧若去,须得几年方能返回?”悟空笑道:“若是与三仙叙旧,恐须一两个时辰,若是直去直来,也就半个时辰。”

     张老夫人与众乡邻听了半信半疑。悟空出得屋来,将身子躬一躬,跃起在半空中纵筋斗云,如流星飞逝。众人除了惊讶,更深信他们这次遇上了真神仙。

      按下不说张老夫人等等待的事。且说悟空驾云须臾到得蓬莱岛,顾不得欣赏仙境美景,寻着仙府,径直入内。三仙见是大圣,忙沏香茶礼待。就有福星问到:“早闻得大圣修成了正果,缘何不在极乐天享清福,来此小岛有何贵干?”悟空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只因如来差我师徒重回东土,一是看看我佛家弟子是否遵守佛规戒律;二是将三藏真经要义与众弟子及俗家居士阐释明白;三要普度众生,消灾去厄。今遇有一桩奇事,老孙不明,故此来你仙岛求诸位指点迷津。”尔后他将张慧英家的遭遇如此这般讲与三仙。

      三仙听罢做法查验清楚,告与悟空道:“那张家人在张慧英之前均是有禄无福无寿,是故他们均勤勤恳恳,善能挣钱聚财,却生活简朴,壮年早逝;张慧英是有寿无禄无福;她那两个儿子倒是福寿同归,只是无禄。至于傻呆,小仙法力有限,着实破解不得。还请大圣另请高明。”行者道声谢,辞别三仙,回到张家大院,将三仙所言告与师傅及张慧英等。张慧英及众乡邻听了虽略显失望,还是磕头拜谢悟空。

        不料八戒插言道:“那就等于说太阳出来是白天,月亮出来是晚上,三仙不是说废话吗?猴哥,快另想法儿。哈啦啦和嘻哩哩怪可怜的。”

行者被八戒一激,忙道:“老孙去地府一趟。”言罢将身形轻轻晃一晃就没入地下。

      这悟空一进入地府,早惊得鬼吏狱卒奔走呼号:“齐天大圣又来啦!齐天大圣又来啦!”十殿冥王闻听已是个个心惊胆战,胆战心惊,面面相觑,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出来相迎。为首的阎罗王强带笑容,施礼言道:“不知大圣光临,有失远迎。敢问大圣今日有何指教?”悟空道:“指教谈不上,老孙只是想问问阳间的张慧英的两个儿子被谁使了什么阴招由聪明变成痴呆的?”阎罗王道:“这个下官着实不知。我们只管人的生死八字。”悟空道:“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你若再敢糊弄老孙,我就把你这阎王殿掀个底儿朝天。”阎罗王道:“是真不知道。不过我可以请地藏王菩萨查验一下这个张慧英的阳寿。”悟空言道:“也行。”阎王爷急差鬼吏请来地藏王。地藏王菩萨听完悟空讲了张慧英家所遇奇事后也十分同情,他翻出阴阳簿认真查寻后惊呼:“奇了!奇了!”悟空问道:“怎么奇了?”地藏王菩萨道:“这个张慧英和她两个儿子皆是肉身仙魂。”

    悟空不明,就问:“何为肉身仙魂?”地藏王菩萨道:“他们身体虽是凡俗肉体,但骨子里却蕴藏着高贵仙气。他们压根儿就不是地狱里鬼魂转世。所以地狱冥府就没有他们出世阳寿的记载。说白了,他们很可能是天庭上仙或因缘份或因犯了天条投胎转世到了凡间。大圣何不去南天门走走?”悟空听罢谢过地藏王菩萨及十大冥王,回到张家,将所查情况告诉张老夫人及师傅,完了转身又要走。张老夫人过意不去,恳请悟空喝点茶水进点饭食,休息休息明日再去。悟空道:“无妨,无妨。老孙去南天门里转转就回。”言罢,又纵筋斗云直飞南天门。

    悟空进了南天门遇见四值功曹,打过招呼,说明来意。四值功曹建议行者去问四大天师。行者就又来到通名殿,见过四大天师,再将张慧英家事详细叙述。四大天师相视笑笑,就有葛天师葛玄对行者道:“大圣既已遁入空门,修成正果,就不该深涉尘世间事,尘世间事纷繁杂乱,谁能理得清道得明?你若管得就管,若管不得念念佛号走人,谁也不会怪将于你。”行者恼道:“你这老儿怎地这般没见识。我佛以慈悲为怀,救大众于苦难之中。若遇着具体事儿就避而不管,岂不是清谈佛道。似这般空谈高论,念佛有甚益处?张慧英虽一女子,忍辱负重,做事坦荡贤达,德高望重,她有难处,我等不帮,不就是尸位素餐吗?”几句话说得葛天师面红耳赤。

      又有张天师张道陵道:“大圣固然言得有理,只是这事恐须玉皇大帝恩准。不凑巧的是大帝今日用过琼浆宴,已酩酊大醉,怕也不霄管你这芝麻大的事。”

      行者道:“你这话儿又说错了。这怎能说是芝麻小事?张慧英为两傻儿子操劳了六十多年,忧愁了一辈子,这非常人所能坚持,再不将她解脱就没有了公理。”

      张道陵道:“大圣可知那张慧英为何遭罪?”

      行者道:“正因为老孙不知其故才来问你四个老古董的。”

      徐天师许逊接道:“大圣可知由凡间升天的八仙?”

      行者道:“有所耳闻。可他们与张慧英有何关系?”

      徐天师道:“八仙之中有一女神仙叫何琼何秀姑的。她成仙之前常常上云母山采云母及其他药材替人治病,分文不收,并发誓终身不嫁。她的德行与执着意志感动了上天,使她成为神仙。他成仙之后就与其余七仙在一起,特别是和那个韩湘子。韩湘子风流倜傥,何仙姑外俊内秀。久而久之他们两个互生爱慕之情,准备结为莲荔。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大帝大为震怒。要知道在天庭男女媾合是违反天条的。大帝就命将他们打入天牢。”

    行者插言道:“玉皇大帝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只许他和王母娘娘生七仙女,却不肯成人之美让何仙姑与韩湘子交好。太不讲理。”    

    萨天师萨守敬道:“大圣莫要激动。玉皇大帝原本只是想将他俩关进天牢,只要他们忏悔就放他们出来,可是为他们做饭的馕馕大师与解锁将军却偏偏怜香惜玉,一个不按牢规常常给何仙姑吃偏食,一个常将她私自放出牢外让她散欢散欢。这又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大帝一怒之下将何仙姑与馕馕大师,解锁将军贬入下界,要他们重新修行。何仙姑在下界前说是她连累了馕馕大师和解锁将军,她来世一定要报答他们。他们转世后也就是张慧英和她两个儿子吧。至于她俩儿子是如何变成痴傻的我等也不知道。大圣还是等到明日玉皇大帝酒醒后去问他吧。”

      行者道:“不行不行。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我在此等一天,张慧英和她俩儿子要受磨难一年,再说我和师傅还要去东土,不可能等那么长时间。我这就去找玉皇大帝去。”他拱拱手,拜别了四位天师,来到凌霄殿前给传承官说明来意。

      传承官报与玉皇大帝说悟空求见。大帝传下口谕让悟空明日早朝再来。悟空哪里等得,就吵吵嚷嚷地闯入殿中。玉皇爷本有几分酒醉,见悟空如此莽撞极为不悦,喝令禁卫将悟空轰出南天门。太白金星急扬拂尘止住道:“不可。不可。行者已非我天庭之神,他乃佛门僧陀。给他不给面子恐伤了神佛间和气。再说孙行者虽是秉性刁顽了些,但这次他先是依规请传承官禀报过。也许他真有急事,不妨问明缘由,该谁办理传令下去及时办了,也好息事宁人。”玉皇大帝听了觉着有理,就让悟空快快说来。悟空又将张慧英的遭遇细述一遍。玉皇耐着性子听完,半愠半恼地对行者道:“你这猴头,下界人众如同蚁动,我怎知张慧英与她儿子的屑小之事。”这时一近侍禀道:“帝君,当初何仙姑与韩湘子因风流之事违反天条被打入天牢,又有解锁将军与馕馕大师不遵天律,常与她方便,被帝君贬入下界,你还派遣赤脚大仙下去查看了一回。莫非张慧英和她俩儿子是他们转世的?”大帝经这一提才依稀记起,遂令悟空去找赤脚大仙。(未完待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